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公关思维
发布时间:
2018-12-17
2967
所谓公关思维,主要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创新思维方法。
公共关系的理论告诉我们:公共关系的核心,一是交流沟通协调,二是设计塑造形象。对于交流沟通协调而言,需要别出心裁地使用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要想别出心裁地使用语言,收到交流沟通协调的公关效果,就需要创新思维。对于设计塑造形象而言,需要独具匠心地进行策划。这个策划,既要合乎情理之中,又要出乎意料之外。要想独具匠心地进行策划,收到设计塑造形象的公关效果,也需要创新思维。离开了创新思维,公共关系的交流沟通协调和设计塑造形象都只能是老生常谈,既无吸引力,又无凝聚力。只有以创新思维为核心,公共关系学才是一门具有活力、魅力、生命力、创造力的科学和艺术。
公关思维是最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思维方法。
请大家先看一个案例:“移山倒海”的大师豪斯
向顶头上司、向决策者贡献自己好的建议和计划,是我们每个职场人员应尽的职责。然而,我们在献计献策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不受重视、不被采纳的苦恼,尤其是一个非常合理、非常优秀的建议或计划被上司断然拒绝的时候,我们的苦恼会更加剧烈。
碰到这种“进而不纳”的情况,人们往往抱怨上司说:“能遇上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上司就好了。”这几乎成了所有下属一种传统的、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样的下属之中很少有人愿意换一种思维模式来考虑“进而不纳”的问题。
其实,新的思维模式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出路。
在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鞍前马后工作的众多人中,都觉得这任总统是“一扇老橡木做的门”,任何新鲜的意见都被他毫无例外地拒之门外。威尔逊有才能、自负,所以对别人的意见往往瞧不起,要么不采纳,要么根本不予理睬,但是,有一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例外,这个人就是他的总统助理豪斯。
豪斯有什么绝招呢?
豪斯自己说,有一次,他在总统办公室里被单独召见。他明知总统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但还是尽自己所能,清楚明了地陈述了一种政治方案,因为他苦心研究过,自认为相当切实可行,所以说得理直气壮。然而他并没有得到与其他同事不同的命运,威尔逊总统当即表示:“在我愿意听废话的时候,我会再次请你光临。”但是几天后,在一次宴会上,豪斯很吃惊地听到威尔逊总统正在把几天前他向总统的建议作为总统自己的见解公开发表!这件事,使豪斯大彻大悟,懂得了向总统贡献意见的最好方法:首先是要避免他人在场,其次是要不露声色地、悄悄的把意见“移植”到总统的心中。开始,要使总统不知不觉地对你的意见感到兴趣,然后使这个计划可以作为总统自己的“天才构想”而公之于众,最后,使总统坚定不移地相信是他本人想出了这个好主意。换句话说,绝不要强调某某计划是豪斯的主意。为了使一个好的计划被总统采纳,他得自愿牺牲“版权”,把“版权”让给总统,而且必须是悄悄地、人不知鬼不觉地转让。这样,他的计划就能顺利地被总统采纳。例如,1914年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豪斯奉总统之命赴法国做外交上的斡旋。出发前,威尔逊总统原则上同意了豪斯的计划,但态度相当谨慎,距离被正式批准还相当遥远。豪斯到巴黎以后,就把自己想出的、经总统谨慎同意的计划,说成了“总统的创见”,并热烈赞扬说,这是“天才、勇气、先见之明”的表现。当威尔逊总统看了电传过来的豪斯与法国人初次会谈的记录,就毫不犹豫地正式批准了豪斯的计划。计划的实施给美、法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豪斯为自己实际发挥的作用由衷地高兴,同时威尔逊总统也更加由衷地喜欢豪斯。对他更加倚重。但有一件事是心照不宣的:豪斯从来不表示某项计划是他想出来的。若干年后,豪斯说道:“我不愿意称那些计划是我的,并不仅仅出于讨总统喜欢。我的计划充其量是一颗树种,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有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只有总统才有这些条件。把树种变成大树的,公平地说,是总统。我只不过把种子移植到了总统心中。”
在威尔逊执政期间,豪斯一直采用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种子移植”的策略,然而他对威尔逊的影响,比当时成群的政治领袖加在一起都大。多年以后,人们才窥见豪斯的秘诀,豪斯获得了“移山倒海”的大师的美誉。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在一切人类的潜意识中,活跃着一种本能的强烈的欲望,就是偏爱自己、珍视自己的东西,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欲望,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试想,如果每个人都不爱自己、不珍视自己的东西,不维护自己的“尊严”,人类还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吗?从消极的方面讲,这种欲望又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肯轻易地承认别人比自己强。一般人如此,领袖人物更是如此,他们总是特别钟爱自己的计划,维护自我尊严的倾向也更明显,这是领袖人物接受别人意见时的一个巨大心理障碍。我们在献计献策的时候,必须正视这个障碍,超越这个障碍,利用这个障碍,把“我的”种子移植到“他”的心中,由他当作“己出”,当做“自己生的孩子”养育。这样,我的“种子”就不怕不能成活,不怕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了。豪斯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成了“移山倒海”的大师。有人还形象地比方说,豪斯第一个发明了“思想试管婴儿”,威尔逊总统则是这次伟大试验的母体。
请大家再看一个更加精彩的案例:大智若愚的华西列夫斯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由于反常的“自我尊严”的驱使,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唯我独尊”,不能允许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莫斯科保卫战前夕,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曾经建议“放弃基辅”,以免遭到德军的“合围”,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并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赶出了大本营。不久,基辅果然遭德军合围,守城的苏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的时候,已经是马后炮了。但是,另一位后来当了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却往往能使斯大林不知不觉地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杰出的作用。
华西列夫斯基的进言策略比豪斯还要别致。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在斯大林与华西列夫斯基谈天说地的“闲谈”中,华西列夫斯基往往“不经意”的“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可是奇妙的是,等华西列夫斯基走了以后,往往斯大林想起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在军事会议上陈述自己的计划的时候,大家都惊叹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不已。斯大林自然十分高兴。再看看华西列夫斯基本人,也同大家一样惊叹不已,好像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计划。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会想到这是华西列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想了。但是,上帝最清楚,统帅部实施的毕竟还是华西列夫斯基的计划。
华西列夫斯基在军事会议上的进言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讲三条正确的意见,但口齿不清,用词不当,前后重复,没有条理。因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往往只有斯大林明白了他的意思。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这时候,他反而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洪亮,振振有词,必欲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性都昭然若揭才肯罢休,往往使在场的其他将军目瞪口呆,悬口在心。
等到斯大林定夺时,自然首先批判华西列夫斯基那两条错误意见。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漓,简直使华西列夫斯基体无完肤。接着,斯大林逐条逐条、清楚明白地阐述他的决策。斯大林当然完全不像华西列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但华西列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色了的。不过,这时谁也想不到斯大林的意见是从那里来的,谁也不会想到这是没有华西列夫斯基的华西列夫斯基意见。这样一来,华西列夫斯基的意见,也就因为已经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了斯大林的意见,从而得以付诸实施。事后,曾有人嘲讽华西列夫斯基神经有毛病,是个“受虐狂”,每次开会不让斯大林骂一顿心里就不好受。华西列夫斯基往往是笑而不答,只是有一次,他对过分嘲讽他的人回敬道:“我如果也像你一样聪明,一样正常,一样期望受到最高统帅的当面赞赏,那么我的意见就会像你的意见一样,被丢到茅坑里去了。我只想我的进言被采纳,我只想前线的将士少流血,我只想我军打胜仗,我以为这比讨斯大林当面赞赏要重要得多。”
史学家评论华西列夫斯基是聪明的,绝顶聪明,达到了大智若愚的境界。他用傻里傻气的做法,巧妙地满足了斯大林的“自我尊严”的需要。当他自己被骂得狗血淋头,而斯大林心情舒畅的时候,也正是他的好计划被采纳的时候。更妙的是,骂过之后,被骂的人更受骂人的人的器重。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最倚重两个人:一个是军事天才朱可夫,另一个就是华西列夫斯基。有人甚至说,军事天才朱可夫之所以被斯大林倚重,从某种意义上看,正好与大智若愚的华西列夫斯基有关,因为倚重朱可夫,也是华西列夫斯基的主意之一。
我们举了豪斯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个经典的事例,绝非让天下所有的下属都像他们两位一样进言,而仅仅是想提示大家:这个个世界上的事往往是光怪陆离的,作为上司,其性格也不会千人一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某种进言的方式方法不能使上司采纳自己的重要建议时,应当想到改换方式方法。豪斯和华西列夫斯基之所以进言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循旧例,不按常规,别具一格,出奇制胜。世界上性格如威尔逊、斯大林的上司固然不少,但亦非所有上司都如威尔逊、斯大林。并且,即使对威尔逊、斯大林,也不意味着只有一种进言方法。“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非常有用,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它能提醒我们另想新办法,另辟新途径,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扩展阅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