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的九种思维方法

发布时间: 2018-11-26 7554

1.直觉思维

没有经过深刻的理性分析和严格的逻辑推理就对事物做出判断,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根据经验和感觉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判断,猜想、设想的一种思维方法,或者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和“预言”等。这种思维方式具有简约性、经验性、主体性、创造性优点,但也有模糊性、偶发性、盲目性、不可靠的缺点。有很多直觉思维导致了发明和发现,同样,也有很多的直觉思维产生了固执和荒谬,甚至导致了迷信和迷惘。

2.系统思维

在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过程中,系统思维是运用最普遍的思维方法之一。系统论认为,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要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并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系统思维是以系统论为指导的一种思维方法,主要采用整体性、统一性的方法分析事物的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从大局出发调整或改变系统内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要想提升思维的一体化水平,首先必须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有深刻和全面的分析,这是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在相关事物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才可能形成创造活动过程中的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

但是,事物有系统性的一面,也有混沌性、非系统的特征,如果处处事事都用系统论指导自己的思维,把系统论绝对化,思维就会被封闭、单向、僵死。在创造活动中,必须把系统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其他思维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不断完善。

3.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矛盾运动为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它是一种与形式逻辑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在形式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辨证思维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矛盾的眼光来看问题,它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方法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由于矛盾运动具有普遍性,因此辩证思维也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事实上,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就是思维大整合的水平,离开了辩证思维谈不上思维整合,从而也就谈不上思维的一体化。例如,在目标合理性分析中需要通过辩证思维分析事物之间的矛盾性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性,并且需要通过辩证思维融合它们之间的矛盾;在方法可行性分析中需要通过辩证思维方法确定着力点,并通过辩证思维融合各种矛盾的力度、适度和量度关系;在组织有效性的分析中,辩证思维更是发挥一个人智商和情商的重要思考方法。

4.逻辑思维

这里说的逻辑思维指的是形式逻辑。逻辑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即使是最自由的直觉思维,其中也不同程度的有着逻辑思维的成分。简单的说,逻辑思维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出物质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主要方法有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等。逻辑思维要求思维必须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这四条规律能够确保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的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可论证性。

逻辑思维也是提升思维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前提,思维离开了逻辑的合理形式,就很难产生合理的内容。但是,形式逻辑本身遵循线性逻辑,属于直线逻辑。然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且是矛盾运动的,世界的这种普遍联系性和矛盾运动性要求思维必须具有进行多线逻辑的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在多线逻辑思维过程中化解思维的矛盾性,否则就会导致无穷无尽的二律背反。因此,形式逻辑必须与辩证逻辑相结合,并能够在真理结构中达到两种逻辑形式的相互转换。

5.价值思维

价值思维是对事物的价值本质和合理性指数做出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的思维方法,凡涉及价值判断的事物或应该和不应该的行为,都离不开价值思维,价值思维是实践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活动中人们基本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科学思维主要是探索“事实真”的思维方法;价值思维主要是探索“应该善”的思维方法;应变思维主要是探索“和谐美”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用科学思维来称谓那些关于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及其客观必然性的全部思考和认识活动,那么有一种称做善的事物,它表明主客体关系及其评价,常常采用价值判断的方式,例如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有用与无用、合理与不合理等概念都属于这个认识范畴。

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科学思维中,作为认知主体要避免一切情感因素和价值欲求的参与,以追求思维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比如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就属于科学思维范畴。在价值思维中主体的情感和欲望则起着支配性作用,凡是符合或满足主体价值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对象都会获得积极的评价,并被赋予某种价值属性,反之就是无价值或者负价值。因此,认知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主体性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地位,就成为区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重要尺度。

6.应变思维

应变思维是实践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应变思维是价值思维的延伸,是在价值思维的定性分析上根据具体条件进行的定量分析,并通过定量分析达到对“度”恰到好处的把握,创造出实践活动中诸多矛盾关系的和谐,从而完成思考力向执行力的转变。由于应变思维能够根据条件的相对性恰到好处的把握力度、适度、量度和广度关系,因此能够创造诸多关系之间的和谐,产生“和谐美”。

科学思维以客体和客观为认知的中心,力求排除认知主体的主观干扰;价值思维则以主体感受和主体原则为评价标准,力求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属性作出准确判断;应变思维则以环境和相对条件为依据,力求建立主客体之间与诸关系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思考能否将优势集中在最恰当的时机和最关键的环节上,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应变思维水平。圆若用智,唯圆善转,凡智慧和谋略都需要随机应变、圆满通达,如果思想僵化、固执己见,缺乏应变能力和通达能力,即使有很高的科学思维水平和价值思维水平,也很难得出创造性的结果,也会制约思考力水平的提升。

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组成了思维的三维结构,三者不可或缺。如果以科学思维为横轴,价值思维为纵轴,二者的统一能够组成关于思维的平面坐标,这个坐标是平面的,所以这样的思维属于二维平面思维。二维平面思维虽然能在抽象意义上达到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但往往是脱离现实条件的纸上谈兵,有些事情在道理上似乎讲得通,但在事实上不一定能够行得通,如果能够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基础上延伸出相应的应变思维,就会形成思维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是立体的,思维也就由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了,那么对问题的理解就会由抽象理解和纸上谈兵转向实事求是。一般来说,思维处于一维状态的人很容易“认死理”、“钻牛角尖”;思维处于二维状态的人容易脱离现实条件,患纸上谈兵的毛病;只有思维处于三维状态,考虑问题就会很周密严谨,思维方式也变得相对完善。

7.形象思维

人一出生就会无师自通地以形象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形象思维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参杂在所有的思维方式之中。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性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观念间的类属和类比关系进行的,通过独具个性的特殊形象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形象思维不仅仅运用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直接性、经验性、跳跃性、敏捷性、创造性能大大提高了思维速度和思维的整合效率,但是形象思维的粗略性、非逻辑性、模仿性往往会破坏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形象思维必须与其他思维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才能扬长避短。

8.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常常以某个目标或事物作为核心,然后根据事物的相关性扩散开来进行思考,因此,发散性思考具有多样性和多面性的特征,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拓展思维深度。

由于事物在横向联系上具有普遍联系性,在纵向联系上具有无限可分性,发散思维容易使思考失去目标、迷失方向,它常常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使思维成为一团乱麻。因此,发散性思维必须纳入思维一体化体系,才能够合理的把握思维的发散方向和发散程度,使思维的发散与思维的集中始终围绕着需要来进行。如果没有思维的一体化驾驭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就会犹如一匹脱缰野马,导致思考因为一种无边的迷失而痛苦的挣扎。

9.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和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探索。通常,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令人惊喜的奇迹。例如“司马光砸缸”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怀疑、反向、异常、新颖的特征。思维在进行一体化整合过程中,合理运用逆向思维会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大大提高思维的一体化水平。

其实并不存在一种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滥用逆向思维,任何时候都抱着怀疑态度,就会破坏思维的一体化水平,降低思维的整合能力,导致创造能力的丧失。

扩展阅读:奇思妙想

返回列表

重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