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锻炼孩子创新思维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18-11-16 5168

自1980年起,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就开展了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并萌发了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创造教育思想。全校师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于科技小制作的发明创造活动中,并且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作比赛,广泛的小发明活动催生出一大批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100多件小发明作品获奖,其中一名四年级学生的作品还获得了国际金奖。

在积累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学专家的帮助,1984年,和田路小学的老师提炼出了行之有效的创造方法——“加、减、扩、变、改、缩、联、学、代、搬、反、定”的“和田创造十二技法”。因为该技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使小学生也很容易掌握,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发明创造的“一点通法”。

聪明十二法,顾名思义是从十二个方面给人以创造发明的提示,其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1.加一加

在这件东西上添加些什么或把这件东西与其他什么东西组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把这件东西加长、加高、加宽会怎样?这里的“加一加”是为了发明创造而有意“加一加”。

2.减一减

将原来的事物减少、减短、减轻、减薄、减窄……设想能变成什么新东西?将原来的操作减慢、减时、减次、减序……又回有什么效果?人们用“减一减”技法发明了许多新东西。

3.扩一扩

将原来的物品放大、扩展,会有什么变化?

如把望远镜扩成像大炮一样的天文望远镜,有的口径就有1米。用它看星空,38万公里远的月亮,就好像在128公里的近处一样。

4.缩一缩

把原有的物品体积的缩小、缩短,变成新的东西。

例如,只需在病人腹部划开能插入一把钥匙大小的小孔,伸进微型机械在腹腔内手术,就是“缩一缩”在医学上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微型相机、折叠沙发、折叠桌椅等等,也是“缩一缩”的产物。

5.变一变

“变一变”的题材唾手可得,易于创造,小到服装款式、生活习惯,大到经营方式、产品更新等万般事物,都需要无穷无尽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创造才能的舞台。

6.联一联

把某事物与另一事物联系起来,看看能产生什么新事物?

7.学一学

学习模仿别的物品的原理、形状、结构、颜色、性能、规格、动作等,以求有所创造。

8.改一改

就是从现有事物入手,发现该事物的不足之处,如不安全、不方便、不美观的地方,然后针对某些不足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有所创造。

“改一改”技巧应用范围很广,如酒瓶透明的改为磨砂的,玻璃的改为瓷罐的;原有的注射器改为一次性注射器;风琴改为电子琴;普通门锁改为IC门锁;普通固定式餐桌改为电子呼叫和座位号显示的餐桌……

9.代一代

产品中材料的替代很广泛。如塑料水龙头、塑料桌椅、塑料桶等等;用纸来替代传统材料也很多,如纸拖鞋、纸餐巾、纸杯子等等;还有利用植物纤维代替钢筋做建材,发明生产出黄麻水泥制品……

10.搬一搬

“搬一搬”往往是某项发明创造推广应用的基本方法。如激光技术“搬”到了各个领域:激光切削、激光磁盘、激光唱片、激光测量、激光照排印刷、激光手术……又如,原来用于照明的电灯,经过“搬一搬”后,就有了紫外线灭菌灯、红外线加热灯、装饰彩灯、信号灯……

11.反一反

就是将事物的形态、性质、功能以及正反、前后、左右、上下、横竖等加以颠倒,从而产生新的事物。

“反一反”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是很普遍的。例如,有人把风扇的吹风原理反一反,则出现了抽风机和吸尘器;森林动物园一反平时做法,将猛兽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改为将游人关在笼式汽车里,让游人在森林中游览观赏行动自由的猛兽,受到游人的欢迎。

12.定一定

是指对新的产品或事物定出新的标准、型号、顺序,或者为改进某种东西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止不良后果做出的一些新规定。

“定一定”适合搞小发明、小创造。如把“可使用”的标签做成定时褪色的字样,把它粘贴在需要时间限定的物品、食品包装上。当消费者在购物时看到“可使用”特殊标签的字样已褪色,也就知道此物品已经过期,不能再买了。

扩展阅读:奇思妙想

返回列表

重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