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 2019-01-09 2653

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对知识的迁移、组合和融会贯通,这也是考生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我想从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


1.“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过分强调老师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出现了“不授不会,新题不会”的尴尬。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创新为目的,科学训练为主线,开发思维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教学思想。


2.教与学并重,突出教学的双边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及思维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发展性和创新性。


3.倡导开放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备条件和基本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二、把握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功能的全面性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握新课程标准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课程的理念、性质、价值与功能;二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特点以及内容体系,从而进一步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保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发挥科学知识的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定理和结论。教师不但要求学生从深层次上,掌握数学定理和结论,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认识定理证明的思维方法,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这些大量的数学知识智力因素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智力源泉和进行创新思维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讲解典型例题时,先利用定理证明,通过多种解题思路开发学生智力,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数学疑难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实现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


1.激励学生大胆创新,构建开放课堂教学。教师事先精心设置问题,导入新课时,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解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开放教学:一是问题结果开放,即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二是教学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不必束缚于固定的解题套路;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


2.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奇特的想法。通过活动课和思训课,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师生集思广益,注重集体讨论,指导学生积极探索,拓宽延伸,反思归纳,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发散性和独创性。这有利于实现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效统一。


总而言之,创新意识是数学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科学整合新教材,创建数学高效课堂,尊重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返回列表

重点新闻